食物损耗消减与养分回收科技论坛于今日在广州柏悦酒店隆重举行。全球食物损耗与浪费达到了惊人的13亿吨,并占据了全球食物总产量的14%和17%。常见的消耗填埋加速了强温室气体-甲烷的生成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负面的影响。食物损耗与浪费的消减与资源化利用对于减少全球贫困人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减少处理食物废弃物的过程当中对于土地、水、人力、能源的消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次论坛特邀了多位食物损耗消减与养分回收科技领域的权威专家,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与政府针对食物供应链的生产端至零售端出现的食物损耗以及在零售端和消费者端的出现的食物浪费现象,所采取的消减措施与资源化利用的先进经验。USDA广州农业贸易处处长JonAnn Flemings与USDA食物损失浪费项目联络人Jean Buzby先后介绍了USDA对于食物损耗浪费消减所做的项目供资、科研、外展以及监管指导的工作,以及USDA、EPA、和FDA在食物损耗浪费消减领域上的跨部门协作,与企业界共同成立的2030食物损耗浪费消减愿景联盟,并分享了全球多个国家在食物损耗浪费消减领域上的经验和创新。
论坛演讲嘉宾代表合影
接下来的9位专家报告专注于旨在消减食物供应链的生产端至零售端出现食物损耗的科技与案例。霍斯利机械销售总监刘刚介绍了动物源性食物资源化利用的加工装备与智能化控制技术。
NSF审核总监古应龙介绍了中国安全质量保障工程对于认证食物再生型宠物食品原料的重要意义
NSF大中华区审核部总监古迎龙介绍了从食物到优质饲料原料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王岩、鑫瑞森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雁、达凌配料公司亚洲销售总监薛晓洁、APC公司全球技术服务总监申雁滨、中西部农业公司亚洲销售总监徐国武、乐味营养科技公司技术总监魏光坤、阿拉斯加海产协会海产技术总监John Burrows分别介绍了鸡肉粉、饼干粉、血浆蛋白粉、肠膜蛋白粉、芝士粉、巧克力粉、鱼溶浆、白鱼粉等众多“食物再生型”的原料的生产过程、品质控制以及在饲料和宠物食品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阿拉斯加海产协会代表吴明练介绍了海产加工副产品生产高端白鱼粉的工艺与应用
论坛的最后2位专家的报告则专注于旨在资源化利用在零售端和消费者端出现食物浪费的科技。明尼苏达大学畜牧系副教授Pedro Urriola做了“气候智能型农业中对于餐厨废弃物利用的机遇与挑战”。他的研究团队比较了从食品超市、学生食堂、有机垃圾中转场搜集到的食物废弃物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并对不同来源的食物废弃物中的营养拮抗物质和风险因子作了评估。全球黑水虻产业领导者-茵塞普科技的首席技术官庞做了“通过工业智能系统将食品废弃物转化为昆虫蛋白-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介绍了茵塞普科技通过黑水虻转化食物废弃物来应对全球蛋白匮乏的研发历程,并讲解了保障工厂化智能养殖黑水虻安全高效的多重高科技。
来自餐厨回收、环保、饲料、宠物食品行业的40余家头部企业高管现场参加此次论坛,并与报告嘉宾做了深入地探讨。另外有近1000名企业代表在艾牧(北京)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的艾牧宠爱直播平台观看了本次论坛。作为目前唯一连接食物废弃物回收环保行业与下游诸多行业的食物损耗消减与养分回收科技论坛是在我国首次举办食物损耗消减与资源化利用领域国际化的专业会议。论坛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预计下一届食物损耗消减与养分回收科技论坛将于2024年举办。